查看原文
其他

道术坊:沟通神灵的道教法器——磬,老修行用磬引出阳神

娄道长 太乙玄门 2022-11-29

诸天气荡荡,我道日兴隆!

点击太乙玄门关注本公众号

平素关注,以备急用。江湖险恶,防病克邪。

供稿:娄道长


沟通神灵的道教法器

磬是一种中国古代石制打击乐器和礼器。甲古文中磬字左半像悬石,右半像手执槌敲击。磬起源于某种片状石制劳动工具,其形在后来有多种变化,质地也从原始的石制进一步有了玉制、铜制的磬。 击奏体鸣乐器。中国古代的石质打击乐器,为“八音”中的“石”音。

磬,最早用于中国古代的乐舞活动,后来用于历代帝王、上层统治者的殿堂宴享、宗宙祭祀、朝聘礼仪活动中的乐队演奏,成为象征其身份地位的“礼器”。唐宋以后新乐兴起,磬仅用于祭祀仪式的雅乐乐队。

道教宫观的“磬”,和“乐器磬”大不相同。道教的“磬”是“钵”形的,大致有“圆磬”(即“大磬”)、“匾磬”、“小手磬”(即“引磬”)等三数种。“圆磬”有如钵状,多用铜铁等金属所造。大者径约二、三尺,高不足二、三尺。小者径约半尺,高不足半尺。“匾磬”是石造的,象器笺说:“小磬如桃大,底有窍,贯绪,连缚小竹枝为柄,以小铁桴(槌)击之,名为引磬。盖因导引众故名。”现今之引磬,已改用木柄,贯以铜线。

道教经典中对“磬”的作用有着详细的记载,《洞玄灵宝道学科仪》云,“治舍左前台上,有悬钟磬,依时鸣之,非唯警戒人众,亦乃感动群神”。南宋金允中《上清灵宝大法》称,“坛场将肃,钟磬交鸣。韵奏钧天,仿佛神游於帝所;高音梵唱,依稀境类於玄都”。道教行仪时击磬以通报神灵、消灾解厄。香客叩拜神灵值殿,道士击磬以示通报;在道场诵经时击磬以控制科仪程序。引磬的作用是行走诵念时敲击磬边其清脆之声用以引导、控制行仪的速度,故名引磬。

引文:关于弃佛从道,活生生的例子很多,比如薛道光弃佛从道,成为道家南宗三祖,获得了大成就,著有《丹髓歌》、《还丹复命篇》、《悟真篇注》传世,阐发南宗内丹思想。


道以贵生为荣,佛却以寂灭为宗,故赵君弃佛从道,能得道于当下


         赵礼清,山西大同人。出身书香门第,早有出尘之志。二十岁,家人强其婚娶,乃逃至五台山普济寺出家,法名觉海。觉海禅师苦修佛法。念佛参禅之余,深入经藏。然而常有不究竟之感,深感轮回转世之说,虚无缥缈,不足以厌沃其心。后有道士云游至五台山,觉海一见如故,请问道教修行之法门,奇门遁甲、穿山破石、斩邪驱鬼、内炼长生之术。道士一一为之演说,道人又说:“我学修尚浅,华山乃西岳福地,中多高人隐士,你有缘的话,可以去参访。”
第二天,觉海去云水堂找那位道长。管寮房的说:“今天早上去看就不见了。”觉海此后慕道之心更切,又因目睹僧众生活腐化,种种不堪。于光绪三年,离开五台山,前往华山参访。在玉泉院礼李义兴老修行出家,成为华山派弟子,道名礼清。

赵礼清入道之后,方知道学深奥。李道长授以华山派蜇龙睡功,小睡三十天,大睡一百日。于寝卧之际,交媾水火,合和四象。一年之后,颜色悦泽,容貌看过去也比刚来的时候年轻。后因为战乱之故,赵道长乃孤身一人,上华山小上方隐居。玉泉院每隔一段时间派人送去干粮,约半年之后,赵道长嘱咐送粮食的道童说:“你看你们送来的东西,我也不吃,还麻烦你走一趟。以后不用送吃的过来了,三个月之后再来看我。”道童遵命。

三月之后,庙里按时上山。但见赵礼清道长端坐石洞之中,一动不动,身上落满了灰尘。道童吓坏了,赶忙下山。把事情跟玉泉院的老修行说了一遍,几位道长相约上山去看个情况。老修行上前探了一下鼻息,没有的,脉搏也暂停,生命迹象都没有了。但是肌肤柔软,身体也微微有热气。这位老修行说:“这是已经修成了婴儿,但是阳神闭于体内,找不到出路。需要用磬来引出。”于是在赵礼清道长耳边,轻轻的敲了三下引擎。没多久,赵道长就开始张口说话了。拱手答谢道友搭救之恩。随行的道友,请赵道长下山,不要再修了,不修或许还可以多活几年。赵道长说:“我今婴儿已经成就,也渐渐找到了出路,不日即可飞升了。”坚决不肯下山,道友没办法,摇摇头就回去了,说:“过段时间,我们再来看你。”

大概三十多天后,已经是农历十一月了。山中下起了大雪,山上就更加寒冷了。有天晚上,隆雷滚滚,电闪雷鸣。震在山谷之中,令人心胆具裂。大家都觉得这天气有点奇怪,或许是国运衰微,故有此异象。也有道友担心小上方的赵道长的安全。雷声大概响了半个小时,就停了下来。雪也停了,云开雾散,皓月千里。小上方传来了丝竹之音,飘飘而去。

第二天大家上山去看赵道长,发现洞中天香扑鼻,人已经不知何处去也。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